干坏事儿的都是崇祯,跟本太子爷可没关系!
果然下一秒,他就听到倪元璐继续说道:</p>
“臣听闻昨天锦衣卫抄了不少勋贵的府邸,敢问太子殿下抄了多少银子?”</p>
按照以往的规矩,抄家得来的银子是直接进内帑的,本来户部是不能插手的。</p>
可现在大明都成这个样子了,倪元璐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p>
反正不管是户部还是内帑的银子,说到底都是为了替你老朱家办事儿,让你出点钱也算合理吧?</p>
朱慈烺假装思考了一下,随后这才说道:</p>
“大约三千万两白银!”</p>
朱慈烺没有说谎,抄家得来的银子确实只有三千万两。</p>
剩下的那两千万两则是勋贵们主动上交的,一码归一码,不能算到一起!</p>
这么多?</p>
听到这个数字,群臣们皆是有些惊讶。</p>
很明显他们没有想到那些勋贵们居然会这么有钱!</p>
倪元璐也有些惊讶,但很快他还是反应了过来,随后再次开口道:</p>
“既如此,臣请太子殿下拨给户部一些银子,用来补齐近些年来欠下的各地军饷,以及各地官员的欠奉。”</p>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救灾的银子!”</p>
朱慈郎面无表情的问道:</p>
“这些加起来大约得多少银子?”</p>
他昨天已经做好了大出血的准备,所以也无所谓了。</p>
倪元璐似乎早有准备,随即又拱手道:</p>
“臣之前已经算过了!各地的欠饷需要四百三十万的银子,各地官员的欠奉需要二百八十万两银子,救灾需要两百万两银子!”</p>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事宜,总共需一千万两银子!”</p>
“另外,户部实在是没钱了,臣再请太子殿下调拨五百万两到户部,以备不时之需!”</p>
..........</p>
朱慈烺听到这话的时候,差点都被气的吐血了!</p>
好家伙!</p>
老子好不容易抄家抄来了三千万两银子,结果你这一张口就直接要了一半!</p>
你的心也太黑了吧?</p>
生气归生气,可说到底,这些钱都是该花的!</p>
再者说了,钱这种东西不就是用来花的吗?</p>
朱慈烺之前曾调查过崇祯年的税收,结果非常的不尽人意。</p>
就拿去年来说吧。</p>
崇祯十三年,户口960万户,人口5643万,田地783万顷,田赋米1900万石,小麦330万石。</p>
浙江、南直隶解运京城太仓330万两白银,铜钱2300万文,糟粮350万石。</p>
北直隶和山东各府解送兵部115万两白银,另各省解送军饷白银430万两。</p>
这其中还包括盐税、矿税、茶税等等一切的税银!</p>
看起来很多是吧?如果全部折合成白银,怎么着也有个两千多万两。</p>
但事实是其中百分之70压根就运不到京城,往往收上来之后就直接送往各地当做军饷和粮草了。</p>
国库每年实际收入也就三百多万两,就这还入不敷出,年年都在欠钱。</p>
要不是朱慈烺抄家抄了这么多银子,这些钱还得继续欠下去。</p>
按照现有的各种支出来看,大明的税收最起码要提高到3500万两,才能勉强维持国家的基本开销......</p>
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实际需要的可能更多!</p>
头疼!</p>
真头疼啊!</p>
钱越来越不经花了......</p>
朱慈烺在心中叹了口气,随即开口道:</p>
“既如此,准了!”</p>
倪元璐听到这话,随即便是松了口气。</p>
他本来以为今天要不来钱,已经做好了豁出这张老脸也要要到钱的准备,结果没想到朱慈烺直接就同意了。</p>
这要是换成崇祯的话,估计就算是同意了,最起码也要打个七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