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做了一个梦,朕好像在煤山上吊了!
“有说是什么事吗?”</p>
朱慈烺问道。</p>
小太监挠了挠头。</p>
“李大人没说,不过奴婢见李大人那焦急模样,想必是有大事。”</p>
朱慈烺瞬间意识到事情不妙,多半真的是辽东那边又发生了什么变故,不然李邦华不会如此着急。</p>
想到这里,他抬腿便要走。</p>
可就在这时,崇祯突然走了过来,一脸好奇的问道:</p>
“发生了什么事?”</p>
朱慈烺虽然着急走,但还是耐心解释道:</p>
“父皇,兵部尚书李邦华有急事求见,儿臣估摸着可能是辽东那边发生了变故,儿臣得去看看。”</p>
崇祯一听这话,眉头顿时也皱了起来。</p>
因为他也知道辽东战局对于眼下朝廷的重要性。</p>
想到这里,崇祯再次开口道:</p>
“就如此,就让李邦华来这里吧!朕保证,朕只旁听,绝不多话!”</p>
朱慈烺一脸无奈的看了一眼崇祯,随即就看到崇祯一脸的凝重。</p>
最终,他还是答应了下来。</p>
转头对小太监说道:</p>
“去把李大人请进来。”</p>
不一会儿,只见李邦华就捧着两道奏折匆匆而来,人还未至,声音就先传了过来。</p>
“太子殿下,辽东密报,辽东那边出变故了!”</p>
朱慈烺与崇祯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沉。</p>
就在这时,李邦华已经来到了两人面前。</p>
当看到崇祯也在的时候,李邦华先是一愣,随后赶忙行礼道:</p>
“臣李邦华,参见陛下!”</p>
“爱卿平身!”</p>
崇祯着急想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挥手便让李邦华起身了。</p>
与此同时,朱慈烺的手已经接过李邦华手中的奏折。</p>
咳咳咳.</p>
可就在这时,崇祯突然轻咳了几声。</p>
朱慈烺反应过来,只能耐着性子将两道奏折递给崇祯:</p>
“父皇,您先看。”</p>
崇祯翻开一道奏折,粗略扫过,眉头瞬间紧锁,口中喃喃道:</p>
“怎会如此?”</p>
朱慈烺好奇心大起,也顾不上别的了,赶忙从崇祯手中夺过奏折,然后认真翻看了起来。</p>
崇祯虽然有些无语,但还是继续翻看起了第二道奏折。</p>
片刻之后,朱慈烺的眉头也皱了起来。</p>
因为他猜的没错!</p>
辽东那边</p>
真的出大事儿了!</p>
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道折子并不是洪承畴发来的,而是朝鲜国王发来的。</p>
朝鲜国王在信中说,最近一段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总是有建奴入侵朝鲜。</p>
然后这帮建奴既不杀人也不放火什么的,就单纯的抢粮食,而且抢完就跑,压根就不给他们任何反应的机会。</p>
每当他们组织军队想要对抗建奴的时候,这帮建奴就会迅速溜走,根本不和他们正面交战。</p>
仅仅只是几天时间,他们就被抢走了数万石粮食和几千头牛羊。</p>
朝鲜国王觉得这件事情哪里不对劲,所以想要问问崇祯知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p>
看完了这封奏折之后,朱慈烺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p>
毫无疑问,皇太极这是在为松锦之战做准备了!</p>
他本来想着只要切断八大皇商向建奴那边运送物资的渠道,就可以阻止建奴获取粮草了。</p>
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皇太极居然会从朝鲜那边掠夺粮食。</p>
这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p>
不得不说,皇太极果然是太聪明了,看来这家伙是非要拿下锦州不可了!</p>
朱慈烺正感叹着皇太极的聪明,而一旁的崇祯却已经被第二封奏折的内容给气得脸红脖子粗了。</p>
下一秒,他狠狠的将奏折扔在了桌上,愤怒的吼道:</p>
“该死的建奴,该死的皇太极,逼人太甚,朕朕定要将你碎尸万段!”</p>
朱慈烺看到崇祯这副模样,就知道第二道奏折上写的事情肯定比第一道奏折上面的事情更加重要。</p>
所以他当下便放下了第一道奏折,然后拿起了第二道奏折。</p>
打开一瞧,他眉头顿时皱得更深了。</p>
果不其然,这份奏折正是洪承畴写的!</p>
洪承畴先是简单的交代了一下目前的辽东战局,接着话锋一转,讲起了另一件事儿。</p>
据辽东的大明夜不收探查到的消息,最近一段时间,皇太极悄无声息的地撤走了一批兵力。</p>
不过别误会,撤的可不是精锐,而是半工半农的辅助兵种。</p>
而且这些人也没回沈阳,而是撤到了义州。(也就是现在的义县!)</p>
义州这个地方虽然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但在此时,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p>
崇祯十三年三月,皇太极鉴于此前强攻宁远、锦州接连受挫的经历,痛定思痛,于是精心制定了一个长远的作战计划。</p>
也就是所谓的‘长围久困,迫其出降’。</p>
他随即派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率领大军前往修筑义州城。</p>
义州城所处之地位于广宁与锦州之间的大凌河畔,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土地极为肥沃,适合种植庄稼。</p>
更重要的是,这里距离锦州仅仅不过一百多里,急行军的话仅需半日便可到达!</p>
只要在此筑城屯田,无疑是在锦宁防线周围悄然构建起了进攻的前沿阵地。</p>
而一旦对锦州展开攻势,义州城又能顺势成为理想的后勤保障基地。</p>
到时候各类物资、兵员皆可自此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前线,为前方的战争提供足够的支撑。</p>
如今夜不收发现,建奴在义州已经断断续续召集了不下五万人种植粮食!</p>
这五万人里大多是从大明掳过去的汉人,种地自然都是行家。</p>
自从开春以来,义州此地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被种上了庄稼,眼瞅着都有好几万亩了。</p>
除此之外,还有粮食源源不断从朝鲜、蒙古运来,听说建奴还惦记着从日本运粮,虽说还没确凿证据,但也不得不防!</p>
朱慈烺看完奏折,脸色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神色已然变的凝重了起来。</p>
不得不说,还是他自己小瞧了皇太极。</p>
如今这局面,和他印象中的大明完全不一样了。</p>
他这边刚干掉八大皇商,断了建奴的粮草补给。</p>
结果建奴扭头就从别处找补,抢蒙古、抢朝鲜、外加自己种,反正就是要死磕到底!</p>
看来这松锦之战是没有那么容易结束的,双方的军队势必得硬碰硬的打一场才能结束这场战争!</p>
可问题就在于,该怎么打赢这场在历史上已经输掉的战争呢?</p>
继续用洪承畴的乌龟战打法吗?</p>
这个办法似乎已经行不通了!</p>
因为建奴已经有的其他获得良好的途径,不需要再依赖大明的八大皇商了。</p>
即便这样可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但和攻破锦宁防线比起来,完全不值一提!</p>
当然,大明也可以持续的向辽东输送粮草补给,和建奴继续对峙,但要知道,和建奴比起来,李自成、张献忠才是目前最让大明头疼的问题。</p>
别看朱慈烺似乎不在么关心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事情,事实上他几乎每天都会查看关于李自成和张建忠的情报。</p>
他们的军队数量几乎每天都在以疯狂的速度上涨着。</p>
前几天还是三万,今天就是五万,再过几天就是十万!</p>
昨天刚攻破了一座城,今天又杀了十几位大明官员,明天又宰了几个大明王爷。</p>
这种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大明各地上演着。</p>
虽然这些军队参差不齐,主要由农民和灾民组成,战斗力并不强,但他的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p>
好似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p>
而这还是在左良玉和两万多边军的抵抗下发生的事情,要是没有他们的抵抗,没准儿这个时候河南早就全被李自成占领了。</p>
简单来说,建奴就是生长在大明表面的暗疮,虽然很疼,但一时半会要不了命。</p>
而李自成和张献忠却是生长在大明内部的毒瘤,如果不尽早铲除,迟早会要了大明的命!</p>
所以要救大明,必须先割掉表面的暗疮,抑制其生长,然后在集中力量消灭内部的毒瘤,最后再拼尽全力除去表面的暗疮。</p>
这样一来,才算真正的救了大明!</p>
因此,松锦之战,大明必须要赢!</p>
等打赢了松锦之战,彻底将建奴赶回辽东老家,再抽调一部分的边军和其他部队一起围剿李自成和张献忠。</p>
这就是朱慈烺下一步的规划了!</p>
凭心而论,朱慈烺对于李自成、张献忠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敌意,甚至有时候还挺理解他们的。</p>
毕竟要是老朱家能给他们一口饱饭吃的话,他们还真的未必会造反。</p>
如果穿越而来的他只是一个平民、一个小吏、一个反贼,那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反了老朱家!</p>
狗日的老朱家!</p>
老子都吃不起饭了!不造反还在等什么?</p>
毕竟谁都知道,明末这个时候都已经烂透了,想要拯救大明的难度,简直堪比重新再打一遍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