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罪臣多尔衮,拜见大明皇帝陛下(1 / 2)

罪臣多尔衮,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与此同时,锦州城内。</p>

温暖的日光透过窗户,洋洋洒洒地落在朱慈烺的书案之上。</p>

微风轻轻拂过,案头的纸张随之轻轻翻动。</p>

朱慈烺身着一袭素色长袍,手指轻轻捏着一封密信,嘴角微微上扬。</p>

而信中所书的内容,正是建奴答应了他们所提出的求和条件。</p>

也就是会让多尔衮带着一个质子前来锦州商议求和一事。</p>

对于这一结果,朱慈烺其实并未感到丝毫意外。</p>

毕竟,作为这场战事的战败方,建奴真的想要求和,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p>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向来都是胜者为王,战败者的命运往往由胜利者主宰。</p>

就比如现在!</p>

同时朱慈烺不禁在心中暗自感叹,皇太极此人确实有着非凡的魄力。</p>

要知道,这次他提出的议和的条件对于建奴而言,无疑是屈辱至极的。</p>

换做他人,恐怕未必有勇气答应下来。</p>

但皇太极却还是答应了。</p>

不过当然,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头。</p>

待多尔衮抵达锦州之后,后续的割让土地、赔款以及人口移交等诸多复杂事宜,才是这场求和的关键所在。</p>

好在朱慈烺对洪承畴的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这些繁琐的事务,洪承畴自会妥善安排。</p>

至于朱慈烺,他最近几天都在处理另外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p>

那就是想办法加强辽东地区的商业活动。</p>

随着京城灾民的到来,辽东地区的人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多,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种各样的生活物资却愈发显得短缺。</p>

无论是维持生存的粮食,还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油盐酱醋,都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p>

而这些物资又绝不能完全依赖朝廷的调配供应。</p>

在这种情况下,商人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p>

此刻,在一间宽敞明亮的大厅之中,来自辽东各地的商人们齐聚一堂。</p>

这些商人,有的是从山海关长途跋涉、历经数日远道而来。</p>

有的则是自宁远城匆忙奔波至此,神色间还带着旅途的疲惫。</p>

他们无一不是当地颇具实力的大商贾,身家财产少说也有几十万两银子。</p>

至于那些小本经营的小商人,根本入不了朱慈烺的法眼,所以就被他忽视掉了。</p>

没办法,要是真的把所有的商人都找来的话,恐怕少说也得有几千人,这么多人房间里都待不下。</p>

所以在朱慈烺看来,只需要找这些大商贾亲自交代一下就可以了。</p>

至于那些小商人,之后颁布一道圣旨广而告之也就行了。</p>

只见此时,这些平日里在商场上长袖善舞、精明干练的商人们,却是个个神色忐忑不安。</p>

所有人实在是猜不透朱慈烺此番召见他们究竟所为何事。</p>

要知道自从新的商税颁布以来,他们这些辽东商人那可是个个都交了足额的税款,谁也不敢偷税漏税。</p>

没办法,皇帝和太子都御驾亲征来到了辽东,这个时候你偷税漏税,那不是纯纯的找死吗?</p>

毫不夸张的说,除了京城和山东之外,辽东大概是第三个顺利推行商税改革的地方了。</p>

现在又恰逢大明刚刚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打的建奴都要向大明求和了。</p>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商人们更是不敢心存侥幸,全都老老实实地按照规定,规规矩矩地缴纳税款。</p>

他们自问最近一段时间都在本本分分的做生意,既没有偷税漏税、也没有以次充好。</p>

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被朱慈烺给‘请’了过来。</p>

要知道平日里,他们与普通的官员打交道时,都难免会战战兢兢,可如今,竟然马上要直面当今太子,这内心的惶恐之感,自然是愈发强烈。</p>

不远处,几个商人悄悄地凑在一起,压低声音,正在小声地议论着什么。</p>

“老刘,你说太子殿下今天找咱们,到底是要干啥呀?”</p>

一位身材略显富态的商人,脸上带着几分焦虑,轻声问道。</p>

问的时候他的手不自觉地摸了摸圆润的肚子,似乎这样能缓解他内心的紧张和焦虑。</p>

“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琢磨着,可能是跟钱有关。”</p>

“你想想啊,咱们打了胜仗,犒赏军队不得花大钱吗?这朝廷肯定就缺钱了。”</p>

被称作老刘的商人,若有所思地回答道。</p>

“打胜仗的钱,不该是国家出吗?跟咱们这些平头百姓有啥关系呀?我们不是都按时交税了吗?”</p>

另一位商人满脸疑惑,忍不住插话道。</p>

“唉,谁知道呢,反正依我看,这次咱们怕是要大出血了。”</p>

最先发问的那位商人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p>

话说到这里,几个人的脸色都变得难看了起来。</p>

很明显在他们看来,朱慈烺之所以要召见他们,为的就是跟他们索要钱财!</p>

以前若是旁人来向他们要钱,他们或许还能绞尽脑汁想法子推脱一番。</p>

可如今要是太子殿下亲自开口,他们哪有胆子拒绝?</p>

毕竟,他们可都听说过了,大明如今这位太子殿下那可是一位英勇无双的少年。</p>

在之前的大战中,他竟然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直接冲向了建奴,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p>

这般非凡的气魄,让他们心生敬畏,根本不敢有丝毫违抗之意。</p>

在他们看来,谁要是敢违抗太子殿下的旨意,那简直就跟找死没什么区别了!</p>

他们虽然很爱钱,但更爱命!</p>

所以此时此刻,大多数人都做好了大出血的准备!</p>

就在这时,屋外突然传来一声颇为尖细的呼喊:</p>

“太子殿下驾到!”</p>

这突如其来的声音,仿佛一道惊雷,瞬间打破了屋内的窃窃私语。</p>

商人们瞬间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赶忙停止交谈,之前坐下的,这会儿也都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准备迎接朱慈烺的到来。</p>

紧接着,只见门口处先是有一队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鱼贯而入,分立在两旁。</p>

随后一位英姿飒爽的少年,迈着沉稳而自信的步伐走了进来。</p>

他身姿矫健,步履间带着与生俱来的威严,一看便知道不是凡人。</p>

不是朱慈烺,还能是谁呢?</p>

商人们见状,几乎没有丝毫犹豫,所有人立刻齐刷刷地跪地行礼,口中高呼:</p>

“草民见过太子殿下!”</p>

“草民见过太子爷!”</p>

“太子殿下圣安!”</p>

各种各样的呼喊声此起彼伏,交织在一起,在大厅内久久回荡。</p>

声音多少还带着几分畏惧和惊慌。</p>

没办法,他们都是第一次见到朱慈烺,心里能不慌吗?</p>

朱慈烺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语气很是平和的说道:</p>

“诸位不必客气,都起来吧。”</p>

说完这话,他径直走到主位前缓缓坐下。</p>

与此同时,商人们这才战战兢兢地站起身来,看他们可不敢坐下,只能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出。</p>

朱慈烺看着好笑,但也没说什么,毕竟他的身份摆在哪里,这些商人畏惧他是很正常的事情。</p>

紧接着,朱慈烺目光扫视着众人,神色平静地说道:</p>

“诸位,今日本宫找你们来,是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想与你们共同商议一番的。”</p>

商人们一听这话,虽然都有了心理准备,但心中还是不由得咯噔一下。</p>

心想果然不出所料,这次怕是真的要大出血了。</p>

然而,接下来朱慈烺所说的话,却如同一声炸雷,让他们瞬间目瞪口呆,甚至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p>

“本宫决定,对辽东地区所有商人实行免税政策。”</p>

“自今日起,免税三年,三年之后,再恢复正常税收。”</p>

朱慈烺缓缓说道。</p>

什么?</p>

商人们听到这句话,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一个个瞬间都懵了。</p>

要知道他们原本以为朱慈烺之所以要召见他们,肯定是为了向他们索要钱财犒赏军队。</p>

可万万没想到,朱慈烺非但不向他们索要钱财,居然还要给他们免税三年!</p>

这实在是大大超乎了他们的想象。</p>

因为这一政策的实施,意味着他们每年都能省下一大笔的银子。</p>

要知道,自从新商税颁布之后,他们当中交税最少的,每月也得缴纳五百两银子。</p>

如此算来,一年就是六千两。</p>

而交税最多的,每月更是高达三千两,一年便是三万六千两。</p>

可如今,这些商税竟然全部被免除了,怎能不让他们感到震惊不已?</p>

紧接着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位身形略显清瘦的商人小心翼翼地开口道:</p>

“太太子殿下,草民还是有些不明白您的意思,您能不能再详细地给我们说说呢?”</p>

朱慈烺心中有些无语,话都说的这么明白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p>

但随即,他耐心地解释道:</p>

“本宫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只要你们在辽东地区做生意,商税一律全免,朝廷一分钱都不会收取。”</p>

顿了顿,朱慈烺继续说道:</p>

“不过,这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你们售卖物品的价格,绝对不能过于离谱。”</p>

商人们听了朱慈烺的解释,一下子像是突然明白了什么,脸上的疑惑和担忧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恍然大悟的神情。</p>

毫无疑问,太子殿下是看到辽东地区物资匮乏,所以想通过免除商税来刺激他们这些商人,让他们加大物资的供应力度。</p>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商人们顿时如释重负,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p>

紧接着,他们的内心又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p>

因为若真的按照这个政策实施,他们每年最少也能省下六千多两银子,多的话更是多达几万两!</p>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p>

一时间,众人赶忙纷纷拱手,姿态极为恭敬。</p>

“多谢太子殿下圣恩!”</p>

“太子殿下放心,草民一定不会让太子殿下失望的!”</p>

朱慈烺随意地笑了笑,接着说道:</p>

“诸位,不瞒你们,朝廷已经决定,要从大明迁移四十万人到辽东,之后陆续还会迁移更多的百姓过来。”</p>

“并且还会给这些百姓每人发放二两银子。”</p>

“此外,朝廷还打算在锦州开展互市,不用本宫说,你们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p>

“到时候你们能赚多少钱,本宫一概不管,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内,那都是你们的本事,而且三年内都无需交税。”</p>

朱慈烺说着,眼神中透露出期许。</p>

“本宫只希望你们能够想尽一切办法,让辽东的商业变的活跃起来,为这里的百姓带来更多丰富多样的商品和物资,你们明白吗?”</p>

到了这会儿,这些商人们哪还不明白朱慈烺的意思呢?</p>

下一秒,他们赶忙再次拱手回应。</p>

“太子殿下放心,草民们知道该怎么做,草民们一定不会让太子殿下失望的!”</p>

此时此刻,这些商人们的心情都已经不能用激动来形容了,而是狂喜!</p>

因为他们的心中都非常清楚,一旦开放互市,蒙古的牛羊马匹、皮毛等特色物产就会纷纷汇聚于此。</p>

而那些蒙古百姓们也会前来购买食盐、粮食等生活必需物资。</p>

这一来一往的交易之间,全都是实实在在的银子啊!</p>

更关键的是,这些银子还都无需交税,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赐的良机!</p>

想到这里,不少商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已经开始在心里盘算着未来的生意到底该怎么做了。</p>

朱慈烺看着商人们脸上洋溢着的兴奋笑意,心中也暗自感到欣慰,似乎已经看到了辽东地区繁荣的未来。</p>

虽然免除辽东三年的商税会使朝廷少了些许收入,但他对此并不在意。</p>

毕竟,辽东地区以往收取的商税本就不多。</p>

就拿上个月来说,辽东地区收上来的商税还不到十万两银子,一年算下来,也就一百万两左右。</p>

可若是免除这一百万两银子的商税,就能给辽东的商人们打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p>

到时候他们将会更加疯狂地向辽东运输各种各样的物资,从而充实百姓的生活,促进辽东地区的繁荣发展。</p>

毕竟未来的几年里,除了要专心剿灭农民军之外,最要紧的就是稳定辽东地区。</p>

而要稳定辽东地区,除了要大量移民之外,还要提供足够多的物资。</p>

不然若是没有足够多的食物和物资,拿什么来稳定辽东?</p>

当然,为了防止个别唯利是图的商人趁机哄抬物价,大明国营商店也必须在此地开设。</p>

为此朱慈烺早已下了一道旨意,想必过不了多久,夏德武就会派人赶来辽东开设大明国营商店。</p>

与其他商人走陆路运输物资不同,大明国营商店的物资可以直接走海运。</p>

因此大明国营商店的运输成本将会大幅降低,也能够更好地惠及当地的百姓。</p>

没办法,辽东地区的百姓长期以来饱受战乱之苦,生活的实在是过于艰辛了。</p>

所以朱慈烺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p>

而这一举措,也得到了崇祯的大力支持。</p>

要知道之前下令炮轰百姓一事,一直让崇祯对辽东百姓心怀愧疚。</p>

所以只要是有利于辽东百姓的事情,崇祯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并且全力支持。</p>

两天后,辽东,祖大寿大军驻扎之处。</p>

军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士兵们在四周不断巡视,到处都是一片井然有序的景象。</p>

自从祖大寿得知皇太极答应送皇子和多尔衮前来议和的消息后,立刻按照朱慈烺的交代,停止了继续进攻的步伐。</p>

如今大军已经在此驻扎超过八天了!</p>

这几日,前来投奔的辽东汉人如潮水般涌来,现在这里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万!</p>

对!</p>

你没有听错,就是整整二十万人!</p>

其中十万是祖大寿亲自率领的军队,另外十万则是当地饱受苦难的辽东百姓。</p>

另外,朱慈烺派人送来的粮草和银子,早已按时抵达。</p>

祖大寿按照朱慈烺的交代,不仅每天给百姓发放粮食,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两银子作为他们的安家费。</p>

可千万别小瞧这区区一两银子,在繁华富庶的京城,这一两银子或许不算什么。</p>

但对于这些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辽东百姓而言,这一两银子,却是他们辛勤劳作两三年都未必能够攒下的财富。</p>

当这些辽东百姓们双手颤抖地接过粮食和银子时,脸上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的神情。</p>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仅仅只是为了寻求一条活路才来到这里,结果什么都还没做,就得到了粮食和银子。</p>

就在以往,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p>

因为那些建奴只会毫无底线的压榨他们、掠夺他们的粮食和财富,从来也不会善待他们。</p>

就在这一刻,辽东汉人百姓心中的民族认同感被彻底激发出来。</p>

他们的眼神中,不再是往日的迷茫与恐惧,而是充满了坚定与希望。</p>

祖大寿看着这些百姓们,心中一时间感慨万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