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修路怎么办?大明国债了解下!
当然,这个数字虽然有些夸张,但朱慈烺还是能接受的,毕竟眼下的大明还是很有钱的。</p>
于是紧接着,朱慈烺继续说道:</p>
“虽然耗费的银子是多了些,但这件事情还是势在必行!”</p>
“而且户部如今的银子应该还有个几千万两吧,再加上明年的各项收入,这笔银子对于户部来说应该也不算什么问题吧?”</p>
倪元璐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就垮了下来,然后开始诉苦道:</p>
“太子殿下,话不是这么说的,户部确实是有银子,但这笔银子的每一笔款项都是有数的,都有它特定的用途。”</p>
“别的不说,就说大明准备在蒙古驻兵一事,光是这件事情,户部就需要准备一千万两以上的银子。”</p>
“毕竟要招募士兵,就得给他们发放军饷、购置武器装备、建造营房,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银子。”</p>
“除此之外,朝廷依旧不断向辽东移民,每月的花费也都在十万两银子左右。”</p>
“移民到了辽东,要给他们分配土地、提供种子和农具,帮助他们安顿下来,这些开支也是必不可少的。”</p>
“另外,每个月的军饷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p>
“因此户部的钱是真不够花呀,若是一下子要拿出四千万两银子修路,户部实在是拿不出来。”</p>
“还望殿下能想一些其他办法解决此事,不然户部可就真的要入不敷出了。”</p>
朱慈烺听到这话,并没有说什么,而是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倪元璐。</p>
因为他算是听出来了,这老家伙是在暗示他,这笔银子别让户部出,最好是让内帑出!</p>
毕竟谁都知道,内帑里面的银子现在最少也有两万万两,也就是两亿两!</p>
拿出这笔银子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p>
但是朱慈烺却并不打算这么做。</p>
这倒不是因为他小气,而是这种事情有第一次的话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到最后搞不好以后修路就只能用内帑了。</p>
可以后他可是打算要修建整个大明的道路,类似于后世的国道、省道、县道,到时候内帑也不够霍霍啊。</p>
所以必须想一个办法,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件事情。</p>
想到这里,朱慈烺突然灵机一动,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p>
随后他看向倪元璐,笑着说道:</p>
“如果本宫有一个法子,既不用内帑出钱,也不用户部出钱,那你觉得如何?”</p>
什么?</p>
听到这话的时候,倪元璐和周士朴瞬间便愣住了。</p>
他们一脸震惊地看向了朱慈烺,满脸都是疑惑震惊的神情。</p>
不用内帑出、户部出钱就能修好路?这话怎么听着这么玄乎呢?</p>
下一秒,朱慈烺也懒得再跟他们打哑谜了,而是直接说道:</p>
“简单来说,本宫想要发行一种债务,向天下的百姓、商人以及官员举借款项,这个东西的名字本宫想好了,就叫大明国债。”</p>
“我们可以向他们承诺,给予一定的利息回报,等过个半年、一年,朝廷有钱了,再把本金和利息一起还给他们。”</p>
“这样一来,既能筹集到修路的银子,又不会给内帑和户部带来太大的压力。”</p>
没错,此时此刻,朱慈烺准备发行大明国债了。</p>
毕竟他不想动用内帑和户部的钱,只能从其他地方搞钱了,而发行国债就是最快最好的来钱方式了。</p>
他心里清楚,只要操作得当,这个办法肯定能行得通。</p>
而当朱慈烺将关于国债的设想缓缓道出之时,周士朴和倪元璐二人瞬间如遭雷击,目瞪口呆地僵立当场。</p>
朱慈烺所言乍一听倒是挺不错的,还煞有介事地起了个“大明国债”这般新颖的名字。</p>
然而在他们看来,这所谓的“大明国债”说到底不就是以皇帝或者以国家的名义向民间百姓借钱嘛!</p>
而且,这等事情也不是当下才冒出来的新鲜玩意儿。</p>
依据《史记》所载,周赧王时期,为了联合诸侯一同攻打强秦,他竟向洛阳的商人们伸手借钱筹备军资。</p>
那些商人们或是出于对周天子威严的敬畏,或是怀揣着对未来丰厚回报的期许,倒也愿意慷慨解囊,将钱财借与周赧王。</p>
周赧王凭借这笔借来的钱财大肆采购军资,意图在战场上大展拳脚。</p>
然而,命运弄人,战场上风云变幻,最终他战败而归。</p>
战败之后,那笔巨额债务便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根本无力偿还。</p>
而那些债主们可不会轻易放过他,纷纷上门讨债,周赧王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躲到了宫内的一座高台之上,惶惶不可终日。</p>
也正因如此,后世便诞生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典故,那便是“债台高筑”。</p>
时光流转,到了宋朝的时候,宋朝的朝廷也曾发行过类似于如今所谓“国债”的东西,其形式与当时流行的交子颇有几分相似。</p>
再把目光拉回到明朝,这其中的说道就更多了。</p>
最初的时候,大明宝钞的诞生,其实就有着类似“国债”的意味,不过是只借不还的那种。</p>
朱元璋凭借着大明宝钞,大量搜刮民间的财物,以充实国库。</p>
这就导致大明宝钞的贬值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百姓们手中的宝钞瞬间变得一文不值,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苦之中。</p>
直到朱慈烺之前果断决定将大明宝钞和金银绑定,才使得大明宝钞重新恢复了正常的市场价值,百姓们的生活也才渐渐有了起色。</p>
不过话说回来,以往朝廷借贷,那都是在国库空虚、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才不得已而为之。</p>
可如今呢,不管是户部还是内帑,那银子可都是堆得满满当当,怎么这会儿却还要向民间借贷呢?</p>
这不是多此一举、没事找事嘛!</p>
倪元璐越想越觉得纳闷,心中的疑惑如同潮水一般再也按捺不住了。</p>
他微微皱起眉头,忍不住开口说道:</p>
“太子殿下,臣实在是搞不懂这是为何啊?明明现在国家根本就不缺钱,户部和内帑里的银子堆积如山,为什么还要向民间借贷呢?”</p>
“这于情于理,似乎都有点说不过去吧?”</p>
朱慈烺听到倪元璐这话,脸上并没有露出丝毫意外的神色。</p>
而是耐心地解释道:</p>
“本宫当然清楚户部和内帑里有钱,但是,你们可别忘了,朝廷以后要修的路,可远远不止这三条啊!”</p>
“等到这三条路修建完毕之后,大明便会立刻开启下一步的修路计划,到时候各个省份之间必须全部连接起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p>
“我大明疆域辽阔,何止万万里之遥,到时候修建道路所需要的银两,又需要多少个万万两?”</p>
“恐怕到时候即便是把户部和内帑里的银子全部加起来,也不够填补这个巨大的资金缺口吧?”</p>
“因此我们必须要想一个稳妥可靠的方法来解决这件事情,而这发行国债,便是本宫深思熟虑之后想出的法子。”</p>
周士朴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忍不住开口说道:</p>
“太子殿下,可是话说回来,这借的钱,终究不是白拿的,到最后还是要还的啊!”</p>
“总不能直接赖账不还吧?要是真这么做了,这岂不是失信于天下百姓?到时候,朝廷的威信何在?大明的颜面又何存啊?”</p>
朱慈烺轻轻咳了一声,然后神色镇定地说道:</p>
“这钱自然是要还的,本宫之前不是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吗?以半年或者一年为期,到期之后,百姓便可以拿着国债直接到大明银行兑换真金白银,一分都不会少他们的。”</p>
顿了顿,他又接着解释道:</p>
“本宫这么做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搜刮民间的财物,只是为了暂时缓解一下朝廷的财政紧张局面而已。”</p>
“打个比方,户部现在有三千万两银子,但是这三千万两银子有其他更为重要的用途,不能随意拿出来修路。”</p>
“而修路一事又迫在眉睫,这个时候,朝廷就可以发行三千万两国债,用这笔钱来修建道路。”</p>
“等到明年税收到了之后,便可以用这笔税收的一部分来偿还这三千万两白银,如此一来,既解决了修路的资金问题,又不会影响朝廷的其他计划,岂不是一举两得?”</p>
这下子,周士朴和倪元璐总算是听明白了。</p>
说到底,这玩意儿还真就是正常的借贷行为,只不过是由朝廷出面,为了缓解一下当前的财政困难而已。</p>
虽然他们心里还是觉得如今内帑和户部根本就不缺银子,搞什么“大明国债”实在是没有必要。</p>
但话说回来,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能够把户部银子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然后用借来的银子来修路。</p>
那么对朝廷而言,确实是有诸多好处的。</p>
虽然明年要偿还这笔债务,但也是用明年的税收来还,并不会影响接下来的各项计划。</p>
再者说了,就算到时候户部拿不出钱来偿还这笔债务,这不是还有内帑吗?</p>
毕竟这笔债务是以国家和皇帝的名义发行的,国家要是没钱的话,可不就得皇帝出钱了吗?</p>
想到这里,他们的心中都有些心动了,觉得这国债发行之法,似乎也并非不可行。</p>
关键是以后国家再缺钱的话,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了!</p>
至于百姓和商人会不会购买这些大明国债,他们此时完全也不担心。</p>
因为如果是在今年之前,他们还真不敢确定百姓们会不会购买。</p>
毕竟一年之前的大明可谓是风雨飘摇,摇摇欲坠,国家连文武百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各个军队的军饷更是欠了半年之久。</p>
朝廷的财政状况糟糕到了极点。</p>
要是在这个时候发行什么“大明国债”,恐怕就连傻子都能看得出来这只不过是朝廷用来敛财的工具罢了,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保障。</p>
这个时候要是有人买国债的话,恐怕会被人骂作是傻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