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太子爷这是要卸磨杀驴啊!
七月的中午,骄阳似火。</p>
锦州城仿若被一口巨大的蒸笼严严实实地罩住。</p>
厚重的云层沉甸甸地压在城市上空,使得闷热的空气愈发浓稠,每一丝风都裹挟着滚滚热浪,肆意地在城中横冲直撞。</p>
大街边的树木被晒得萎靡不振,树叶蜷缩成一团,毫无生气。</p>
就在这样一个酷热难耐的大白天,一场议和谈判,在锦州的一处府衙内,缓缓拉开了帷幕。</p>
当然,说是谈判,可基本上也跟吵架没什么区别了。</p>
两张长长的木桌相对摆放,双方分坐两侧,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毫不掩饰的强硬与戒备。</p>
阳光透过窗户,洒下几束光柱,却驱不散这满室的紧张与压抑。</p>
啪!</p>
伴随着明军这边谈判的文官猛地一拍桌子,这场谈判也终于算是开始了</p>
双方就领土分割问题吵的那简直就是不可开交。</p>
明军这边想要获得更多的领土,但建奴那边却不肯答应。</p>
关键时刻,朱慈烺特意从京城带来的两位御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
这两位御史,一位叫伍元召,一位叫裴元吉。</p>
平日里,两个家伙就像两个不安分的‘刺头’,总是喜欢挑刺儿,变着法儿地在朝堂上给崇祯找事儿。</p>
偏偏他们大多数的时候说的都很有道理,崇祯居然也拿他们没办法。</p>
而这次朱慈烺之所以要带上他们,本是为了防止崇祯半路上搞事情,找这两人来给他找点事做。</p>
结果没想到此刻却是派上了大用场,成为了左右局势的关键人物。</p>
毕竟御史嘛!</p>
最厉害的就是一张嘴了!</p>
此刻,只见伍元召猛地一拍桌子,那厚重的实木桌案发出沉闷而又厚重的声响,犹如一记闷雷在大堂内炸开。</p>
他双眼瞬间圆睁,眸中似有熊熊怒火在燃烧,死死地怒目而视着对面的多尔衮,大声呵斥道:</p>
“你说什么?割让这么点领土算多吗?众所周知,辽东本就是我大明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之前不过是被你们这些建奴侵占了而已。”</p>
“如今我们仅仅要回这么点领土,你们居然还嫌多?”</p>
“你要是觉得多,那咱就别谈了,咱们拉开架势再打一场如何?”</p>
“反正我大明军队兵强马壮,完全能够将这些土地夺回,用不着你们假惺惺地割让!”</p>
他说话的时候,脖子上的青筋暴起,犹如一条条蜿蜒的小蛇,脸色更是涨得通红。</p>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位武将呢!</p>
可实际上,这位仅仅只是一位连刀都拿不起来的文人。</p>
与此同时,多尔衮被眼前这位气势汹汹、言辞犀利的御史弄得完全毫无还手之力。</p>
脸上一阵白一阵红的。</p>
随后满脸不甘地说道:</p>
“可你们要的实在是太多了,真要割让这么多领土,我回去实在无法向陛下交代。”</p>
“要不这样,割让此处以西的土地如何?”</p>
多尔衮说着,伸出手指,指了指面前地图上的一处位置(差不多就是现在的辽宁台安县)。</p>
这里距离锦州约两百里,距离盛京也是两百里。</p>
然而,伍元召显然并不打算就这么妥协,他挺直了腰杆,双手叉腰,依旧态度强硬地说道:</p>
“不行,这也太少了,我们绝对不可能答应!”</p>
一旁的裴元吉也连忙附和道:</p>
“没错,这也太少了,你当我们是要饭的呢?”</p>
“看来你们今天还是没有诚意,那咱们今天就别谈了,等明天再说吧!”</p>
说完,他拉着一旁的伍元召作势转身就要往外走。</p>
抛开立场不谈,多尔衮也算是一个名将了,但此刻却是没有一点脾气。</p>
眼看着这两个人真的要走,多尔衮赶忙对着一旁的两个建奴使臣使了个眼色。</p>
那两人瞬间会意,赶忙走上前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伍元召和裴元吉拉了回来,谈判这才得以继续进行下去。</p>
此时此刻,难受的不只是多尔衮,还有那些他带来的那些建奴文人。</p>
他们虽说也读过一些书,但和这些饱读诗书、巧舌如簧的御史比起来,实在是相差甚远。</p>
这就导致他们完全吵不过对方。</p>
有时候吵得太凶,伍元召和裴元吉就会利用一些历史典故来骂人,偏偏他们有时候也听不懂,一时间搞得异常狼狈。</p>
说实话,他们真是有点后悔来到这里了。</p>
本来嘛,这种事情就应该让那些投降大清的汉人来干,可那些人根本不敢露面,而且皇太极也不敢让他们跟着一起来。</p>
因为一旦这些人出现,就会被地打上汉奸的标签。</p>
到时候,说不定谈判还没开始,他们就会被愤怒的百姓给生吞活剥了。</p>
就算侥幸不被杀,在这两个御史的千夫所指之下,恐怕他们也说不出一句话来。</p>
这就导致了如今的这幅场面。</p>
与此同时,就在府衙的偏殿之中,朱慈烺正坐在一张桌前,一边喝着茶水,一边静静地听着从大堂传来的激烈争吵声。</p>
不得不说,他有时候确实挺讨厌御史们平日里的吹毛求疵、挑三拣四的德性,觉得他们过于苛刻,总是无端地给皇帝制造麻烦。</p>
但是就此时的情景而言,朱慈烺突然又觉得这些个御史还是有点用的。</p>